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知道了

目录

升序 倒序

无双群侠传 共1119章

目录
阅读设置

阅读设置

手机阅读
加入书架
回到顶部

第一百六十七章 派斗柒

  • 书名:无双群侠传
  • 作者:朔望月78
  • 本章字数:3739
  • 更新时间:2024-06-23 09:06:10

  不多时,听马蹄“嘚嘚”声响,一小队骑兵策马而至,不过四五十人,只是放马慢跑,却也是声势不小。

  马上兵将都是轻装,不挂甲胄。领先一杆“宋”字旗号。众兵将目不斜视,从众人面前跑过。道上尘土四起,众人纷纷朝后退去。

  宋源宝道:“这便是先锋么?怎么就这几个人?”

  大军行进,一般也分先锋,前军,中军,后军。

  萧平安幼年被骗当了几天兵,差点把命丢了,虽没学到什么东西,大致的规矩却是明白,道:“这不是先锋,乃是斥候,都是精锐之士。”

  斥候便是探子,一般多是单独行动,也有视任务不同,或多或少,结队前往。若是在敌境活动,或是战时,还要改易装束。此间只是行军,按规矩走在大队之前,却没了那么多讲究。

  此时后续队列已源源开来,当前乃是骑兵,只见旌旗招展,一匹匹战马排成队列,将大道塞的满满当当。马匹之上,众兵将都是身着铠甲,手持大刀长枪,刀头枪尖都是竖在头顶,光芒闪闪。

  众军结成方阵,约莫二百人为一阵,前后阵相距数丈。

  大军开来,威压之势非同小可。众百姓躲的更远,看所过军队军荣严整,威风凛凛。毕竟是本国军队,虽也敬畏,但倒是不如何怕。

  有人忍不住开口叫好,一人呼喊,众人应和。

  约莫小半个时辰,马队过尽。一列列步军开来,虽不及马军威武,人数却是更多,只见密密麻麻尽是士卒,齐步而行,地面震动,声势也是骇人。

  又过两刻钟功夫,又有马队行来,旗号更是繁密。

  萧平安知道是军中主将行来,说与宋源宝听了。

  只见最前方一员战将,顶盔掼甲,魁梧雄壮,五十多岁年纪,威风凛凛,提着一把长枪,按缰缓行。身后大军甲胄鲜明,整整齐齐。

  褚博怀望着军中旗号,道:“‘冯’?两位都统制,一姓梁,一个姓方,哪里来的姓冯的?”

  身旁一老者小声道:“大宋的将军,那不是天天换来换去的,这位冯征远都统制,上任才一个月。”

  褚博怀摇了摇头,暗道,换来换去,兵不知将,将不识兵,如何打仗。

  主将旗号之后,仍是步兵一列列行来。紧随主将方阵之后,一个方阵甚是惹眼,虽只有四五百人,却都是身材魁梧,身着重甲。一个个昂首挺胸,雄赳赳,气昂昂。行进之间,甲胄哗哗作响,光芒耀眼,威风八面。

  宋源宝忍不住道:“这帮士卒好高大。”

  褚博怀笑道:“咱大宋选军,只要高大好看。太祖建国,就规定从军者要测身高,五尺二寸以下,只能编进厢军,入不得禁军。有木梃,差以尺寸高下,谓之等长杖,委长吏、都监度人材取之。仁宗皇帝时,按士卒高矮发军饷,五尺二寸以下者无饷,五尺二寸到五尺八寸以上,分二十一级,个子越高,拿钱越多,二百文到一千文不等。你俩若是赶上仁宗时候,那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喽。”

  萧平安哈哈傻笑两声,伸手去摸宋源宝脑袋。

  宋源宝一脸不高兴,扭头躲开,道:“岂有此理,难怪大宋官军不行,尽打败仗。”

  褚博怀道:“是,范仲淹也说此不合理,上书说,如果这人少壮得力,身高差点,也不碍入军。”摇头道:“哎,不重操演军纪,只重花架子,也难怪打不过金人。”

  旁边那老者听众人说话口无遮拦,悄悄躲开,唯恐惹火烧身。

  说话间,那队重甲军卒已行到众人面前。兵阵中突然一乱,有士兵倒在地上。一人倒下,接二连三,又栽倒几个。两侧道路站着的士兵当即有人抢上,将倒下的士兵抬到路旁。

  宋源宝大失所望,道:“怎地如此不中用,也没跑没跳,走几步就晕了?”此时烈日当空,天又干燥,着实炎热,但打仗的士兵也不该如此娇弱。

  褚博怀却道:“你懂什么,他身上穿的那叫步人甲,一身甲胄足有五十斤,寻常兵卒都穿戴不了。步人甲乃是重甲,攻守利器,但岂能在行军之时穿戴。这将领在境内行军,想是为了显足威风,才叫步卒穿戴。哎,如此张扬,不懂爱惜兵士,又如何打的好仗。”

  宋时的步人甲,乃历朝历代最重之步兵甲,还要携带兵器等物,一身武装要超过七十斤,士卒负荷着实过大。

  开禧北伐前,有官员发现两万多人的宋军中,堪披戴步人甲者仅六百一十七人,这其中有士卒懈怠的自身原因,但这步人甲也确实过重。

  此时身后大量马车行来,车上无篷,拉的都是大箱子和各种辎重之物,累毂叠迹,叛衍相倾。

  待到大军过尽,足足用了两个时辰。宋源宝咋舌道:“好厉害,这么多人。”

  褚博怀道:“大约一万五千多兵马。”

  萧平安佩服道:“褚掌门当真厉害,这也数的清楚。”

  清点兵马人数,乃是军中将领和斥候必会的本事,民间则是少见。褚博怀道:“我随便数数,哪里算的准了。哎,这信阳军也是编制不全,人缺的厉害。”

  萧平安莫名其妙,道:“褚掌门这话什么意思?”

  褚博怀道:“此间屯驻大军加上临时调集的厢军,应能凑出两万五千人马,但方才过去,不过一万五千上下,既是全军出动,自然是缺了编员。”摇了摇头道:“再去掉运送辎重打杂凑数的厢军,真正能战的只怕连七千也没有。”

  林子瞻道:“厢军不好么?”

  褚博怀摇头道:“厢军都是滥竽充数,根本就不是打仗的兵。”

  宋朝之初有禁军,厢军之别。这厢军创建之初,便是无序,根本不是打仗之兵,而是充作劳役。修城墙的叫壮城军,造兵器的叫院军,疏浚河道的叫清河军,造战船的叫船坊军。整日干的就不是练兵的事,不但活重、钱少,更是地位低下,连苦力也不如。

  之前厢军,多半是招安的山贼叛军,官府根本不把其等当人看,只顾压榨。四川的厢兵干的就是向陕西运茶的活。秦蜀之间,重山峻岭,极其难走,官府误期一天就要判一年徒刑,逼死的厢兵不计其数。

  禁军却是相反,一入禁军便是终身,六十一岁才可退伍,都是朝廷养着。又无长期监管的长官压制,好吃懒做,也是军纪败坏。

  宋金多年大战,禁军主力溃散,南渡之后,正规军改称屯驻大军。原本散落的禁军也成了杂役,跟厢军一般无二。而厢军一如既往,仍是稀烂。

  宋代军队编制混乱,管理更是一塌糊涂,还有虚报吃空饷的贪官,各级军队都是人数不整,缺个二三成,那是家常便饭。

  宋初捧日军、天武军、龙卫军和神卫军战斗力最强,被称为上四军。按照编制,四个军应有二十万兵力。实际上四军加在一起连五万人都不到,最少时只有三万,不足六分之一。

  古时作战,都习惯谎报数字,五千人就敢称一万大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报出去的一万,自是连运粮的民夫也计算了。但即便是惯例,如宋朝一般,军队实际战斗人数如此不足,战力如此羸弱的也是不多。

  等到大军过尽,行人围拢上路,自仍是议论纷纷,都道:“看如此阵仗,只怕是真要打仗了。”

  一人道:“我村里已跑了六七户人家,都说越往南跑越是安稳。”

  另一人叹道:“跑到南边,人生地不熟,又如何生计。”

  又一人道:“等着吧,马上定要打仗的钱摊派下来,先把咱们口袋掏空再说。”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说起要打仗,十个倒有九个都是愁眉苦脸,方才看热闹咧大的嘴也早抿了起来。

  林子瞻道:“我看这军队倒也威猛,虎虎生威。为何就打不过金兵?”

  褚博怀道:“两国交战,又岂是三言两语说的清楚。但大宋骑兵太少,交锋之时吃亏也是实情,你们看方才所过,两万多军队,还不到一千马匹。”

  宋源宝道:“还好咱们没骑马,否则闹不好倒要叫他们抢去。”

  褚博怀笑道:“此时自然不会,但若真打起仗来,他见你可欺,定会下手来抢。”

  宋源宝道:“哼,我不去欺负别人已是客气,谁还敢来抢我!”

  眼见大军已经走远,众人待要上路,萧平安仍是站着发呆。

  宋源宝道:“萧大哥,你怎么了?”

  萧平安摸摸脑袋,道:“我在想,这么多人,要是打起来,会武功怕是也不顶用。”

  褚博怀道:“那是自然,若是卷入万马军中,任你武功高强,也只能想法保命。”

  离了淮南西路,褚博怀却是领着众人一路向北。林子瞻道:“我听水师妹讲,她们来时是从长江水路出川,到了荆湖北路江陵府才一路南上。青城派一伙是不是一样要从水路回川?”

  褚博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话可不是白说的。四川四面环山,北有米仓山、大巴山;西有龙门山、邛崃山、大雪山;南是大凉山;东有大娄山、武陵山、巫山;四面险塞,却唯独中间一片富庶之地。古往今来,入川只有北、东两路可选,北从陕入川,由汉中入剑阁,不管是金牛道还是米仓道、或是荔枝道,都是艰难险阻,险峻难行。东侧则要经长江三峡入川,夔州路东面和荆湖北路之间隔着长江三峡和武陵山区,山脉绵延数百里,陆上艰难。

  “向来出川都是走水路,顺流而下,虽是凶险,却也快捷。但若是入川,这水路可就难了,三峡险绝,从荆湖北路硖州(宜昌)经长江三峡至夔州,这一段四百里,江面狭小,水流湍急,两岸崇山峻岭,风险极大。若想逆流而上,全靠两岸纤夫拉拽,水过深过浅都不敢通行,运气不好,你一个月也走不完这四百里。是以从荆湖北路入川也要走古道。”

  林子瞻道:“小子无知,多谢褚掌门掌门赐教。”

  褚博怀笑道:“无妨,你急着去救你水家师妹,老道自然明白。你放心,青城派众人若是急着回去,定也是走此路,自硖州到施州(恩施),穿越武陵山区,再从夔州路入川。其实能从金国一路西行,至京兆府,走褒斜道或是故道至兴元府最是简单。但金国驿道驿站却又不行,马车也少,我等汉人,一路驰骋,也有诸多变数,还是大宋境内来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