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县衙开印,方宁又开始忙碌起来,春耕在即,需要做的事很多很多。
方宁好不容易忙完春耕这件头等大事,一道圣旨下来,清安县设立为榷场、和北漠国通商这件事也正式昭告天下。
原先说要搬出清安县的家族,这会儿无比庆幸当初被方宁扣了一年。
清安县设立为榷场意味着什么没人比他们更清楚的,
清安县的铺子突飞猛涨,就连无人问津的地段,也变成了抢手货。
但谁也不知道,清安县大部分的铺子都已经握在了朝廷中。
季嘉言和方宇表面上来清安县经商,实际上都是在帮司玉衡做事。
也就是说,他们两人将来在清安县的收入,有八成是属于国库的,剩下那两成才是他们的。
两人并不嫌少,和北漠国通商带来的收益,可远比季家生意强。
季嘉言跟方宇说:“我早就说过,跟着少东家和宁宁绝对能赚到钱的,你看他们两个,早早就已经计划好一切了,咱们原本就想着来清安县跟宁宁做个照应的,结果你看……”
清安县绝大多数的铺子,都已经掌握在他们手中,哦,不对,是朝廷的手中。
他们只是明面上拿着铺子的人罢了。
方宁比以前更忙了。
除此之外,京城也派了人来,商讨榷场的事。
很多人都不看好榷场,只因司玉衡太强势,并且在朝中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没人能够和他对抗。
司玉衡对和北漠国通商这件事上,态度十分强硬,北漠国原本想着谈点好处,结果啥都没捞着,还差点倒贴出去。
在整个大梁朝都盯着清安县的一举一动中,到了六月,大梁正式开始跟北漠国通商。
那些聪明的北漠国人嗅到了机会,早早就准备好一切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方宁曾经组建的防卫队如今也更好地派上用场,专门负责巡逻城里的治安,而先前设立的岗哨则由靖临关派兵过来驻守。
那些反对的大臣就等着清安县出事,到时候好借口弹劾司玉衡。
实在是被司玉衡压制得太久,他们心里不太舒服。
但谁都没想到,北漠国人被赵毅打怕了,到了清安县那一个叫老实安分。
百姓们也从开始惶恐不安慢慢开始接受,有些拿着自家东西去卖的时候,还敢跟语言蹩脚的北漠国人讨价还价。
原来北漠国大多部分人跟他们一样,都是想过安稳日子,并不希望打仗的。
哪怕还有不少人憎恶着北漠国人,可既然朝廷都已经开放通商,他们自然也不会再闹事。
清安县日渐繁荣,曾经搬走的百姓又搬了回来。
除了北漠国的行商之外,还有不少胡人都从北漠国绕道清安县来做买卖。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许久没有秀才的清安县,一下子出了五个秀才,童生也比之前多了不少。
这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皇帝笑得半天都没能合拢嘴。
真金白银源源不绝地从清安县流入京城,让国库也渐渐充盈起来。
开放通商带来的收入,远比收上来的税银要高,连带着户部尚书最近也走路带风,兵部跟工部两个讨债鬼要钱,他也不像之前那样一副他们要来打劫户部、跟他们拼命的样子。
最让皇帝高兴的是,漠北那边边关一直胶着的状态也有所缓解了,几个经常骚扰大梁的国家,看到北漠国和大梁通商后的甜头,也表示了停战,跟大梁通商交好的意愿。
虽说这是他们想要休养生息的缓兵之计,但常年打仗大梁也吃不消,若是能换来十年甚至更长的和平,皇帝是同意的。
然而,大臣纷纷表示赞同的时候,司玉衡却站出来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