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晨,陈瑾跟着许承跃来到了一号教学楼前的树林里,许承跃就教她站桩。
混元桩的站桩姿势和要点陈瑾都知道——虚领顶劲,尾闾下坠,松胯,屈膝,圆档,五指抓地,含胸拔背——只是她依旧站不好。
《推拿功法学》的课程是一周两次,一次理论课,一次室外练功课。学完基本功法站桩后,又开始其他的功法,包括“少林内功”、“易筋经”等,而且随着课程进展,学过之后除了在下一节课复习一下外,全靠自己练习。所以陈瑾的站桩功夫也就仅限于室外课的时间,连外形都不标准,更别说真正按照“虚”“松”等要点来坚持练功了。
(没错,就是这些武侠小说中常见的高深的少林内功、易筋经等内功功法。陈瑾初次看到课本目录的时候,也有点目瞪口呆,然而事实上,这些传说中的顶级的“武林秘笈”,真的就是被光明正大地编进了《推拿功法学》课本里,而且还配了插图,讲解的尤为详细。)
陈瑾理论知识不错,但练起功来实在要形无形,要神无神。许承跃就指点她纠正,教她如何放松。
“头如顶物,下颌微收,沉肩,坠肘,自然放松,不要使劲,双手如抱球……”
陈瑾按照许承跃的指导慢慢领悟到一些要点,躯干和肢体也慢慢放松下来。站了差不多十分钟的桩,许承跃就告诉她:“刚开始不要站太久,十分钟就行,以后慢慢加长时间,重在坚持。”
陈瑾缓缓收功,双手按在脐下丹田,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才发现身旁来了不少人,男生女生都有,都对许承跃打招呼:“师兄早啊!”
“师兄早!”
许承跃只微微点头,说道:“你们先练着。”
他们十几个人就在陈瑾刚才站桩的旁边那块比较宽敞的场地排列开来,井然有序地打拳。
陈瑾问许承跃:“师兄,你们都是武术协会的?”
许承跃说:“不是,我们是形意拳协会的。”
陈瑾点点头,还是有些不明白,说道:“哦,我还以为学校里练武术的都是武术协会的呢。”
许承跃说:“形意拳有自己的协会,不属于武协。我一会过去练拳,你去吃饭吧。”
陈瑾说:“好,谢谢师兄了,我明天直接来这里站桩吧,你就不用去宿舍楼那边等我了。”
许承跃说:“行。对了,你有没有电脑?”
陈瑾摇了摇头,说道:“没有,怎么了?”她经过一年的省吃俭用才攒了些钱,在暑假的时候买了一部山寨版的智能机,哪有钱买电脑啊?
许承跃说:“就是有些视频资料想传给你看,没有就算了。”他说完转身走到形意拳协会练功的队列旁,并没有跟他们一起练拳法,而是自己练自己的,动作看起来简洁朴实,严密紧凑而又稳健流畅,显然是练的时间比较长了,虽然是练同一套拳法,却给人一种和队列里的同学们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陈瑾看了一会儿,就自己吃早餐去了。
上午有两个课时的选修课,虽然不是什么重要课程,任课老师人也比较温和,很多同学都喜欢翘课,陈瑾没别的事情,就老老实实去上课了。
下午没课,却也不能乱跑,因为按照惯例,周日晚上是辅导员点名和开班会时间。萧清老师有时候晚上有事,会突然宣布提前点名,甚至有过下午四点多就点名了的先例,她也只提前半小时左右通知了班长等班委,让他们及时通知同学们。
这天晚上是正常时间六点半点名开班会。还好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才七点钟就结束了。
散会后陈瑾和同宿舍的郑瀛、袁琦等一起往宿舍方向走,郑瀛边走边问陈瑾:“还这么早,要不出去溜弯吧?”
陈瑾知道郑瀛说的“遛弯”有运动减肥的意思。可能是大学生活过于安逸懒散了,郑瀛比刚入学的时候胖了六七斤。为了保持形体优美,又不喜欢跑步,她就经常在傍晚到学校外面散步,带上耳机每次走一两个小时。
陈瑾连忙摇头:“不去,大晚上的,我还是在餐厅找个座看书吧。”
郑瀛说:“现在看书啊,还太早呢。以你那机灵的小脑袋,差不多到考试周再看就行啦。”
陈瑾知道她们的看书目的不同,也没有多说什么。她一想到孔仁杰师兄工作室的书架上那几十上百本书,就觉得自己看的书太少太局限了,要多光顾图书馆,多找些课本以外的医书来看才行。
这时书包里的手机忽然震了一下,听那震动频率和时长,应该是来短信了。陈瑾将书包挪到前面来,取出手机,看了一眼,是许承跃师兄发过来的信息:“你什么时候下课了,告诉我一声。”
“他找我有事啊……”陈瑾立即回复了信息:“我刚下课,师兄有事吗?”
许承跃很快也回复了陈瑾:“我在二餐,昨天仁杰给人治病的地方,你方便过来一下吗?”
陈瑾就和郑瀛等室友分开,到二餐去了。许承跃坐在一张空餐桌旁,仍是在看一本棕黄色封面的书,但已不是之前的《灵枢经》,而是《黄帝内经·素问》。
陈瑾走过去,对他说道:“师兄,你们也这么早点完名了?”
许承跃抬头笑道:“我们不怎么点名,一个学期也就三四次。”
陈瑾立即投来羡慕的目光,随后问道:“师兄找我有什么事?”
许承跃放下手里的《黄帝内经·素问》,从背包里取出一本青绿色封面的书放在了桌面上,说:“这本书给你。”
陈瑾在许承跃对面坐下,看到那本书的封面上并没有字,她将书本翻过来,还是没有一个字,就问他:“这是什么书啊?怎么没有书名?”
许承跃说:“这是我自己出去打印的,倪海厦的‘人纪系列针灸课’视频的文字版。你可以看一看,通俗易懂,比看课本更容易入门。”
“倪海厦……”陈瑾好像从来没听过这个人物。当然,这时候的她还是比较孤陋寡闻的,连承淡安、王乐亭、陆瘦燕、周楣声等近现代的针灸界大家也不甚了解。
后来她才了解到,倪海厦是一个了不起的神存在的人物。
倪师,海外中医界的风云人物,据说他博学多才,精通中国古代玄学五术“山医命相卜”。
所谓“山医命相卜”,“山”包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古代一些修道之人,达到一定境界后自称“山人”或被称为“山人”,“山人”即“半仙”的意思。
“医”包括三部分:“方剂”、“针灸”、“灵疗”。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中医,再加上符咒巫祝方面的“祝由术”类。
“相”包括两种:“人相”,“地相”。“人相”即常说的通过看面相、手相、骨相等方法推测人的命途运势等;“地相”即地理风水,通过观测山川地理选择阴宅(坟地)阳宅(住宅)位置及布置等。
“命”是以时空关系来判断人的命运的一种方法,其重要的有:“占星术”、“干支术”等。
“卜”术最为渊源流长,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历史朝代中的军事家大多精通此术,如三国时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等。
据说1979年在台湾找倪师算一卦至少要3000台币,倪师铁口直断相当有名,积累大量财富后移民北美,在佛罗里达州购置土地开始行医授课,数年后影响力已达华人医师的极限。
倪师所立汉唐中医学院,每日人流不息,从世界各地搭乘海陆空交通工具踏入学院求医的各色人种病患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身患顽疾绝症之人,在经过倪师的治疗后奇迹般康复。但是,医术如此高超的人,却在59岁溘然长逝!
他到底亡于什么疾病,至今备受争议。有人说他是泄露太多天机遭到“天妒”,有人说他是“假死”以隐居撰书,也有人说,他早已知晓自己大限为59岁并透漏给过学生……
倪师一生录制了很多关于中医以及古代秘术的视频课,包括《天纪》系列、《人纪》系列等,其中《人纪》系列包括《针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临床案例》等。
陈瑾拿到这本许承跃打印的绿皮书就是《人纪·针灸》视频课的文字版。她一听这本书的内容通俗易懂,比看课本更容易入门,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陈瑾很快被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住了,颇有种当年看《UFO未解之谜》的状态,爱不释手,恨不得立刻将它读完。不同的是,当年是忽然闯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多半是抱着猎奇心理去看书;而现在,是在经络腧穴与针灸的门槛上徘徊良久,忽然就发现了一条畅通无阻的光明大道,对这本书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人纪·针灸》也讲手足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及其穴位,但不同的是,学校的教材分论部分是先讲手足十二经,而《人纪·针灸》是从任督二脉开始讲起的。
任督二脉位于人体前后正中线上,绕体一周。手足十二经也经过人体躯干,但都在两侧,而十二经在躯干上的穴位定位却有很多是以前后正中线(任督二脉)为参照的。如足少阴肾经在腹部的穴位,都在前正中线(任脉)旁开0.5寸,足太阳膀胱经背腰部的两条分支的穴位分别在后正中线(督脉)旁开1.5寸和旁开3寸。任脉和督脉还没学,就先学手足十二经脉,有种顶梁柱子还没立起来,就开始添砖加瓦的感觉。
所以先学任督二脉及其穴位,记熟了以后就等于是先立好了房梁,在脑子里将一个坐标轴的中轴线给建立起来,再定位其他穴位,就容易多了,不至于记多了要么混淆,要么忘记。
再加上倪师讲课,很多常用的穴位都配上了医案,不仅让你知道这个穴位的定位、主治功效,还直接教会你怎么用,甚至教会了你治某个疾病,让人看了一遍就印象深刻,并且对针灸充满信心,有种看完了就懂了会用了的感觉。
而且《人纪针灸》开篇介绍艾灸的时候,就提到了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他说以前的人是用蜘蛛网覆盖在皮疹部位,然后点燃蛛网,这不就是贴棉灸的前身吗?
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环境日益改善,除了在农村的老房子里,要找到蛛网来治病太难了,以棉絮替代蛛网不仅取材方便,也易于操作,真是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创新和改进。
陈瑾捧着这本绿皮书如获至宝,连续看了几节课的内容,才歇了歇眼,问许承跃:“师兄,你这本书是从哪里弄来的啊?我可以拿回去看吗?”
许承跃笑着说:“我在网上买了很多学习资料,主要是视频,本来想找些视频给你的,你没有电脑,就先印了这本书。这书送给你了,你拿回去慢慢看。”
“谢谢师兄!”陈瑾心中感动,欣喜地说着,“可我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啊……”她翻开了绿皮书,继续看下去。
“那你陪我走走吧。”许承跃说道。
陈瑾抬头迟疑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但立即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来,心想:“是昨天晚上的事想好了,要和我商量吗?冲着这本书,我怎么也得帮他一把。大概只是帮忙传个话什么的,应该不会太难的……”
“行!”陈瑾将绿皮书合上,收进了自己的书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