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诺开着车,慢慢靠停在路上,排上队以后,她就把车熄火了。
前面排了200来号,陆续也都在熄火,看来大家都是省着油用。
等了一会儿,基地的人过来发了个排号,要严格按顺序进行登记,姜诺一看,排到了363号。
“估计要好久了。”她轻声说道,“我们趁现在吃点东西。”
前世没听说过排号这回事,不过也可能是车队这边才有。
前面300多号,一辆车上往往又有好几个人,甚至还看到几辆大巴车。
基地报名的审核程序是比较细的,导致流程也慢。
回想末世前去银行办个卡,在网络强大的时代,也要去掉半上午时间,又何况现在了。
看这样子,等个一天都算好的。
不过车队总归是比人群好很多的,起码能歇息。
吴大河打开背包,拿出临走时于若华给的一包菜饼,还有些饼干、牛肉干什么的。
他犹豫了一下,拿了两条牛肉干递到后座,小声问:“你吃吗?”
云曜在闭着眼睛休息,对他摇了一下头。
吴大河怪紧张的,马上把手缩了回来,又递给姜诺。
姜诺拿了两张菜饼,分一张给云曜,“这是我妈做的,特好吃。”
云曜这才睁开眼睛,他帽子压得低,衣领又拉得很高,就露出一双眼睛望了一下她,随后坐直身子,接了菜饼,撕开一小块放进嘴里。
这时,他动作有一转而逝的停顿。
姜诺知道他察觉到了菜饼中那极淡的灵气。
三个人沉默的吃着东西,姜诺和云曜都不说话,吴大河坐在那压力极大,努力找着话题,跟姜诺说他对营地升级的想法。
他说的很细致,更注重取水、排水,别墅间物资交换,抗地震,抗腐蚀,生活上的便捷。
对营地的防御,还是依赖现有的防御网,李梦和哈妹。
这跟姜诺的思路完全不一样,倒是可以相互参考。
姜诺本就是话少的人,吴大河也习惯了她的寡言,但现在车上又一个根本不说话的人,吴大河一个人说到口干,不知不觉喝了小半瓶水。
前面的车动都没动。
姜诺将头伸出车窗,往前张望了一下。
黑暗中,前面的车根本望不到头,四下的车光不断有亮起,也有熄灭,基地完全隐藏在黑暗里,啥也看不见。
这时凌晨5点,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她开了一整夜的车,怎么也疲惫了,便对吴大河道:“你来看着,我睡一会儿。”
“好。”吴大河点头,赶紧下了车。
姜诺和他交换了座位,来到副驾,按下座椅往后倒,拉开一张毯子,半躺着闭上眼睛。
她这人不认床也不在乎环境,该睡的时候就睡,睡不着也要养着。
过于疲惫的时候,人的思考能力与反应速度都会变得迟缓。
后座,被倒下的椅背狠狠压到膝盖的云曜没有吭声,也没动,他再次拉高衣领,也闭上了眼睛进入休养状态。
吴大河睡了大半夜,现在一点也不困,他好奇的看着外面的车流。
虽然打定了主意不去基地,但对基地还是好奇的。
从广播中得知,全国现在有6个大型基地,23个中型基地。
大部分人口都将在这里聚集。
少数零散在外面的幸存者,就要靠自己来保护自己。
南江第一基地,就是6个大基地之一。
没过多久,停在后面的车主来到皮卡车边,站在外面对着吴大河挥车。
吴大河借着远处闪过的车灯光,看到外面站着人。
因为对方没有直接敲车窗,而是隔着距离挥手,感觉还挺礼貌的,这里又是在基地门口,出了事会直接取消报名资格。
于是,吴大河犹豫之下,还是打开车窗,小声问:“有事吗?”
外面站着一个削瘦的中年人,嘴唇干裂,状态不是很好。
“大哥,我听说基地门口发水,您知道是在哪发吗?”
“我不知道。”吴大河摇了摇头。
这么多人,就是发水,也要排好久的。
中年人有些失望,不过也没多说什么,见他继续往前走,似乎想一路问过去,吴大河摇了摇头,阻止道:“你实在口渴,就节省着点体力,听一听广播,车上有收音吧?”
中年人点了点头。
“那听一听广播,南江第一基地有专门的频道,最近报名的人多,广播都是24小时重复播报的,你回车上找一找,应该有说的,比你无头苍蝇一样到处问要好。”
“但是……我油已经快见底了。”中年人舔了舔干裂见血的嘴唇,表情很挣扎。
吴大河看的暗自叹气。
车子启动时油耗特别大,又是这种天寒地冻的天。
要不是实在渴得厉害,都到了基地门口,能忍都会忍一忍的。
黑暗的车中,姜诺在旁边却突然开了口,“往前走,基地报名口有广播机,可以过去听,如果有人拦着不让过去,就直接找他问。”
姜诺经常一个人在外面走动,吴大河对她的消息深信不疑,忙对中年人道,“你听她的。”
“谢谢。”
中年人道了声谢,加快脚步往前走去。
吴大河关上车窗,姜诺动了动,打个呵欠继续睡觉。
这一觉并没有真的睡下去,意识模模糊糊的,能听见外面的声音,但不想张开眼睛。
就这样勉强睡了4个多小时,天终于亮了。
前面的车也开始启动,吴大河连忙跟上,开了好一段路,看来大家也是省着油在走。
这时,基地隐在晦暗的雾色中,已经隐隐可见了。
前方大概还有不到100辆车。
吴大河睁大眼睛,双手颤抖。
基地的规模远比他想象中更大,这不是一个基地,而是一座小城。
他看到了很久没有见过的大型建筑吊机,巨大的机械臂像钢铁巨人一般屹立在大地上。
他还隐隐听到打桩机砸向地面传出来的轰鸣,一声又一声,将水泥桩打入地底。
许多久违的重型机械设备都出现了。
吴大河是学建筑的,也曾跟过一些工程,他知道如此庞大的建设需要多少施工队,多少人,多少机器。
洪水才退多久?不到一年。
在地震与酸雨的夹击之下,却可以建造这么大的基地!
他忍不住打开车窗,将半个身子探出去,抬高脖子,在灰蒙蒙的晨光下,感受着这份奇迹。
基地的外墙非常的高,覆盖了某种合金厚板,有一种令他迷醉的金属光。
外墙正在接受测试,竟可以进行升降,最高可达到20米左右,下降后又可以沉入地底。
这意味着基地的地下空间也很庞大。
怪不得肉眼看去,所有建筑都不高。
吴大河看着看着,不觉已泪流满面,甚至有点泣不成声。
他看到人类又一次创造了奇迹,也看到了华国对抗天灾和末日的决心。
有那么多人夜以继日在努力建设,一定还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