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知道了

目录

升序 倒序

滇云归音 共102章

目录
阅读设置

阅读设置

手机阅读
加入书架
回到顶部

020 论笔战

  • 书名:滇云归音
  • 作者:杨柳溪
  • 本章字数:1729
  • 更新时间:2024-06-16 16:14:25

  参加冯华通课题开题论证会的专家来自各地,好不容易凑到一起,办完正事当然是要轻松一番的。

  冯华通在学校附近的北京餐馆请客,有空闲的几个学生也去了,这可是认识领域专家的好机会,混个脸熟,今后在学界总要再接触的。

  云绣跟惯了冯华通,自然要去的。

  专家们一桌,学生们一桌,各聊各的。云绣拿起这一桌的茶壶,起身去灌茶时,见师姐齐旋正在泡茶。云绣嗅见茶香,问道:“师姐,这是给冯老师她们泡的茶吗?”

  齐旋点头。

  “这是普洱吧?”云绣问,“冯老师不喝普洱茶的,要不然给她换别的?”

  齐旋一愣:“这是普洱?我不知道啊,我平时不喝茶,更没喝过普洱。还好你提醒我了。”

  冯华通不喝普洱茶,此事学院上下皆知,更别说她的弟子了。

  云绣笑笑:“普洱是云南茶,这边很少见。”

  她喝茶的爱好随母亲,也爱喝普洱。不知怎的,云绣忽而想到,母亲的那位好友白树,也喜欢喝普洱茶。

  “那倒是,你是云南人,肯定清楚些。”齐旋说着,换了别的茶叶。

  云绣端了一壶茶回到座位上,刚倒上一杯,便听见冯华通喊她,赶紧过去。

  “这是我的硕士生,云绣。”冯华通向她身边的一位专家介绍道,“她的毕业论文做的是北京爨底下村的文化,她对爨底下村的历史渊源,跟你有不一样的看法。”

  云绣立刻便反应过来了,这位专家应该就是在《民族研究》上发表《北京爨底下村历史源流》一文的王教授。王教授在文中提出,爨底下村的先祖来自于山西,先祖姓韩,所以如今爨底下村的本地居民也都姓韩。他这一看法有历史文献佐证。

  “哦?你有什么看法?说来听听。”王教授看向云绣。

  云绣顷刻便紧张起来,饭桌上这么多专家看着,她不过是一个硕士生……云绣以求助目光看向冯华通。

  冯华通道:“你不用怕。闻道是有先后,但得道未必有先后。再者,学术就是要交流、要辩驳,你以后总要独立的,不能什么都看我的眼色。”

  王教授应和道:“冯老师说得对,云同学,你尽管发表你的看法。”

  云绣理了理思绪,开口道:“我认为爨底下村的文化,可能与云南、巴蜀之地的爨文化有关。爨姓民族自中原进入云南,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魏晋时期,巴蜀、云南地区的爨姓群体就很有影响力了。现在云南曲靖的曲靖一中,就保存了一块‘爨宝子碑’。”

  “你去看过那块碑?”王教授问云绣。

  云绣点头:“以前去曲靖做过短期田调,去看过。”

  王教授眼角笑得弯起来:“这样吧,你回去后写一篇论文,就把你这个观点、论据写出来,记着,要写好一些,之后发到陈老师的私人邮箱。”王教授抬手指向了饭桌上另一位老师,“他是《民族研究》的编辑,你就以论文的方式,与我笔战。”

  云绣以为自己听错了。

  所谓笔战,便是学者们就同一对象发表不同看法,并相约在一定的平台上发表论文,相互批判,相当于以文辩论。

  可这类笔战,一般只在学术成就相当的学者之间进行,云绣一个学生,怎能向一位教授提起笔战?

  她交握着双手,不知该如何是好。

  “云绣,”冯华通看出云绣的挣扎,“你对自己的观点没信心吗?”

  云绣咬着牙,心中起伏纠结,最终吐出话来:“不,冯老师,我有信心。”

  她心中仍有紧张,可不知从何时开始,她即便紧张,说出的话也很少出现结巴了。或许是因为她坚持不懈地练习口语,或许是因为她如今越来越有自信。又或者,只是她找到了技巧,尽量说短句子。

  “云同学,”王教授开口道,“学术讨论没有是非黑白,只有论据是否充分、观点是否明确,你既然有信心,就不要惧怕挑战。有辩论,才能有进步。”

  云绣领了教,点头谢过王教授。

  冯华通笑起来:“既然如此,你就照王教授说的,写篇论文出来。写好一点,不要丢我的脸。”

  云绣点头:“好的,我明白。”

  云绣走后,那一桌的专家们又就新的话题聊起来。

  王教授凑到冯华通身侧:“你这个学生,不简单。聪明的学生我见过,有胆识的学生我也见过,自信的学生也有,但集这些特点于一身的学生,很难得。”

  冯华通笑起来:“何止这样。她啊,在一些事情上,比我还能坚持。”

  王教授“哈哈”笑起来:“我敢打赌,她将来的成就只怕会在你之上啊!”

  冯华通的目光却变得悠远苍凉。

  她和如念,有点像啊……